_0
_1
_2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

  摘要:体育课程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是体育教育中对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的重要课程。它已经成为广大体育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课题。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训练热情,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有效培养。本文首先对运用游戏手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重点对游戏手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进行探究,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游戏手段;小学体育;重要性;策略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手段,对学生的身心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加强对体育游戏的重视,使体育训练与游戏活动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游戏,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

  一、运用游戏手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应用游戏,可以将各种趣味性的游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进行趣味性的体育训练,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

  (一)运用游戏可以开发和提高学生的体能和智力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手段,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各种趣味性的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思维活动。学生可以在体育游戏中积极的互动竞争,想方设法取得胜利,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能,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自身体力和智力发展的有效结合,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

  (二)运用游戏可以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小学教育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又处于爱动、好奇心强的年纪,而且学生的兴趣也是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促进因素,因此通过在体育课堂上有效运用游戏手段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体育训练的积极性,改革传统体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形成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开展各种体育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体育教学的有效进行。

  二、游戏手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是进行体育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领导者,对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进行体能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发挥出体育游戏的作用,加强教师的重视,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让教师认识到游戏手段对学生的重要性,不断对体育课堂进行改革创新,融入各种游戏手段,对学生进行体育引导,促进体育教学的有效发展,实现对学生身心素养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要有效发挥体育游戏的作用,我们要加强对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积极对各种体育项目进行分析研究,积极对教学策略进行创新,以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为目标,开展各种游戏手段,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促进游戏手段与体育活动的有效联系。如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训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结合教学任务,创设教学情境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效利用游戏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体育教学的有效进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对体育课程中各种训练项目进行分析,从学生的体能情况和学习兴趣出发,对教学游戏进行选择,在教学备课过程中要参考各种教学文献,根据教材对体育游戏进行设计,形成趣味性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综合素质。例如,体育课程要锻炼学生的足球运球技巧,教师可以根据运球技巧的具体情况,创设体育游戏,以学生为主体,形成教学情境。如让两个学生为一组,彼此互发,相互之间进行传球,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激发学生对足球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实现学生体能的有效培养。

  (三)组织游戏活动,吸引学生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要运用游戏手段,教师需要积极组织游戏活动,以各种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训练中,锻炼学生的身体和意志,从而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发展。小学生由于年龄问题,进行各种教学活动都更喜欢直观形象的事物,对于抽象的事情就不是很在意。因此,教师要运用游戏手段,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活动,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在体育教学中对篮球项目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篮球比赛和训练技巧的各种方式,进行详细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课堂分组,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比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内心的竞争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让学生在比赛活动中掌握篮球技巧,提高篮球水平,从而实现对学生的高效培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运用游戏手段,需要积极转变教师的体育教学观念,对体育课程进行有效研究,创设适当的游戏活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方方.浅谈如何运用游戏手段促进小学体育教学[J].田径,20xx.

  [2]朱正龙.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应注意的问题[J].教育现代化,20xx.

  [3]寻明海,寻明江.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的运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xx.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2

  摘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的综合性人才是教学宗旨和教育目标,体育是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文章论述了小学体育趣味教学的意义,阐述了趣味教学应坚持的原则,最后以50米跑为例,具体论述了小学体育教学中趣味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趣味

  体育是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没有健康的体质、强硬的身体素质做基础和后盾,德、智、美、劳等的发展会成为空中楼阁。然而,应试教育的沿袭,体育教学不容乐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和推进,随着“素质教育”的唱响,“阳光体育”、“终身体育”等理念,为体育教育教学带来了生机和希望。笔者对小学体育的趣味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这里和同仁们交流几点趣味教学的体会。

  一、小学体育趣味教学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一个深思熟虑的教师,总力求创造渴求知识的气氛,使智力兴趣成为一些线索……”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名言深刻说明了趣味教学的意义,也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指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出路———构建趣味课堂,为孩子们营造轻松、愉快的乐学氛围,小学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小学生天性活泼,喜欢动,喜欢新鲜有趣的东西。玩更是孩子们的天性,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玩乐中而得到的。体育锻炼也如此,应该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得到锻炼和提升,注重激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体育运动的欲望,使学生对体育运动形成积极的情感,感受到体育给身心带来的愉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趣味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莎士比亚说:“游戏是孩子们的工作。”孩子们的学习活动应建立在游戏之上,游戏使孩子们乐在其中,主动参与。小学体育教学应立足于体育游戏,但体育游戏的选择和使用应坚持以下原则。

  1.适用性原则。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根据学生的身心、年龄特点等而选择适当的游戏,所谓适当,难度系数应适中。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的游戏应情节简单、难度系数尽可能小,因为6岁~10岁的儿童骨骼发育不完全,尤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肢体协调能力弱,游戏的要求不容易真正把握和领会,游戏的规则很难遵从,往往“我行我素”。因此,游戏除了简单易行外,教师的示范和参与也是必要的。常用的游戏有击鼓、赶鸭子、梅花斗艳、割麦子、信鸽放飞、欢乐的小矿工、追兔、跟踪追击等,都可以选择使用。中高年级段的体育游戏难度系数可以适当增大,除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外,游戏的真正目的以考验肢体平衡能力为主。“适用才是最好的”。因此,小学体育游戏的选择务必注重适用性。

  2.安全性原则。小学生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差,往往在游戏中,容易“忘形”、“忘我”,如果不注意安全,随时就会有一些安全隐患发生。体育游戏的安全应关注以下两点:(1)活动前,排除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确保环境的安全。(2)游戏中,关注学生的动态,游戏规则、游戏方式应详细审核。体育游戏旨在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度,但如果不能保证游戏的安全系数,趣味教学就会意义全无。

  三、趣味性教学的具体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1)观念落后。体育课上,教师们为了“关注”学生的“安全”,将学生要么关在教室里自习,要么给孩子们讲讲笑话、说说故事,要么带到操场上跑两圈而散放羊在操场上三五成群打闹嬉戏、三三两两坐在一起闲聊,体育课成为真正的“放松课”、“解放课”、“自由课”。体育教师们认为体育课在小学是一门小科、副科,上不上无所谓等观念的左右,致使小学体育教学的缺失。(2)方法滞后。部分教师不注重体育游戏的开展,喜欢“单刀直入”,训练什么项目,就绝不“混淆庞杂”。如训练50米跑,就从预备、到起跑、到加速、到冲线等各个环节介绍得细致入微,简直就是专业理论课。然后,反复跑、反复训练,再测成绩等,学生的训练除了疲劳外,谈不上身心的愉悦,与新课改的愉快训练失之千里。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强化注重体育的思想意识,掌握教学前沿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应变能力,以趣味教学为导向,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实现三维目标,让游戏、趣味与体育课不分手。

  2.合理设计游戏,构建趣味体育课堂。50米快速跑是小学体育水平二的主要训练项目之一,50米跑是枯燥、单调、乏味的体育项目,因此,在教学中,选用合适的游戏,使枯燥变有味,让学生乐此不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的环境中,掌握50米跑的动作要领,发展快速奔跑的能力。(1)“踩尾巴”游戏。准备活动就是“热身”运动。在这一环节,先让学生圆形慢跑,既热身,又与教材的快速跑相呼应。然后做关节操活动,在鲜明、欢快的音乐声中,学生由静到动,逐步热身。之后,采用“踩尾巴”游戏而导入50米跑的学习训练内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2)“跳绳”游戏。在基本部分,首先让学生“前脚掌跑”,与之相适应的是“跳绳”游戏,让学生用掌声作为跳绳的节奏,这个游戏,既激发了活动的兴趣,又训练了学生的前脚掌跑的作用,达到提高前脚掌跑的游戏效果。(3)“石头、剪刀、布”游戏。快速跑是50米跑的核心和关键。在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石头、剪刀、布”游戏,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引进课堂,既活跃了课堂,又提高了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为课堂增添了生活化的色彩,更兼具趣味化。总之,小学体育教学应本着“健康第一”的思想,有序开展趣味课堂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释放学习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寓教于乐,让操场成为孩子们神往的乐园。

  参考文献:

  [1]阮安生.发挥小学体育的特色优势,激发小学生的运动热情———浅析小学体育学科的趣味教学[J].新课程导学,20xx(18).

  [2]周伟华.寓教于乐,开展阳光体育———谈小学体育学科的趣味教学[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xx(7).

  [3]徐张恒.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趣味性因素[J].中国校外教育,20xx(2).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3

  小学体育教学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不仅要锻炼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加强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在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小学体育教师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到中心位置,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设开放性的体育课堂氛围,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实施趣味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学生活泼爱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通过趣味性的体育教学活动可以挖掘小学生的潜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积极的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养成正确的体育意识和体育素养。但是,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一些阻碍教学质量的问题,比如体育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枯燥,小学体育器材不完善,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体育课经常被文化课占用等。本文主要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探讨趣味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运用策略,为小学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一、根据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趣味性的教学内容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要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提高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同时,还要让小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课堂,根据小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教学内容,体现体育教学的人文关怀和独特魅力。通常,具有趣味性的体育教学内容会得到小学生的好评,并且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还要根据小学生爱模仿的个性去改编设计多种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以体现体育教学的作用。比如体育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当作体育器材,让小学生对体育课有新的认识。小学生都看过报纸,所以我给每位小学生发放一张旧报纸,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的利用这个报纸进行游戏。这时有的小学生把报纸折成了纸飞机,有的小学生把报纸团成球当雪球,有的小学生把报纸卷起来当体操棒,甚至还有的小学生把报纸放在胸前向前跑而报纸不会掉下来等等。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趣味性的教学,不仅拓宽了小学生的视野,还极大的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小学生节约和环保的好品质。

  二、巧妙运用多种激励方式,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的激励手段比较单一,基本上就是口头上表扬学生,实际并没有发挥作用。激励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运用得当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学生错误的学习习惯。在小学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要学会运用多种激励方式,根据学情转变具体的教学方式,争取全面优化小学生的综合实力。我会根据班级中小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并且在趣味性的课堂氛围中强化小学生的学习意识。比如在进行走跳练习的时候,我会参与到为小学生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假设小学生是动物园里的小动物,请小学生分别模仿动物走路的样子,这时课堂氛围不断高涨,有模仿小兔子的,有模仿袋鼠的,有模仿小青蛙的,然后教师提出要下雨了,小动物们必须要快点回家。这时小学生要用模仿的小动物的姿势回家,利用这样的趣味教学方式轻松的引出了课堂教学内容,在欢乐愉悦的气氛中使小学生对跳有了新的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习惯。同时,也避免了小学体育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为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机会。

  三、“教”与“玩”相结合,注重培养小学生的个性

  小学体育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小学生既要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身心。但是现在的小学体育教学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大部分小学体育课堂还沿用教师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小学生机械的去模仿体育教师,整节体育课看不到小学生的笑容。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决定了小学体育教学要实施“教”与“学”相结合的方式,因为小学生的身体正处在发育期,他们的力量小,骨骼硬度弱,心率快,易疲劳,这些现象表现小学生不易运动量过大,否则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体育课堂要张弛有度、让小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同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玩”能够促进小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发挥个性,在“玩”中成长。比如在教小学生体操的时候,可以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小学生配合着音乐的节奏去做体操;在进行队列练习的时候,可以穿插着花样,使枯燥的课堂氛围变得生活、活跃。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在新课程背景下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实施体育趣味教学。

  四、合理运用体育游戏互动,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感情

  体育游戏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手段,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合理运用体育游戏,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互动交流,在和谐的氛围下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养成小学生尊敬师长的好品质。比如在教小学生接力跑的时候,体育教材中只要求小学生掌握基本的接力跑技巧和正确姿态等,而我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小学生对于速度的了解,我会带领他们进行追逐跑或者花样接力跑等一系列体育游戏,让小学生通过游戏能够熟练掌握快速跑的技巧,并且逐步提升快速跑的能力。我对接力跑进行了创新和改造,把传递接力棒换成击掌,当第一名小学生跑到第二名小学生跟前时要互相击掌,然后第二名小学生在向第三名小学生跑去,以此类推。同时,小学体育教学还是做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在具有生活化的体育课外活动中锻炼小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体育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和家人、朋友等开展各种有益的健身活动,从而使小学生受益终生。总而言之,小学体育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必须引起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趣味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对现代化教学的体现。通过趣味教学,使小学生在体育课堂集中精力,勇于探索,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要立足学情,面向未来,积极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加强对趣味教学的改进和尝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体育素养,进而形成高效的体育课堂。

  参考文献:

  [1]吴其宏.小学体育趣味教学法的有效实施[J].基础教育研究,20xx年第14期.

  [2]冯发容.小学体育趣味教学之我见[J].读与写,20xx年第1期.